(十三)加强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 通道规划建设,加强资源型地区相关连接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煤 炭、矿石、石油等输送专线建设,多种方式统筹布局货运枢纽站 场。加快矿区与所属地市城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支持有条件的 地区加快建设机场、铁路,推进客运站改扩建或迁建新建,切实 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五、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
(十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资源开采相关各 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同步恢复治 理资源开采引发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采空沉陷、土地盐碱 化、水位沉降、重金属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防范闭坑矿山的潜 在污染风险。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的 原则,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加 快解决工矿废弃地、矸石山、尾矿库、特大露天矿坑等历史遗留 问题。强化森林管理与保护,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与恢复,因地制 宜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林草重点 工程。
(十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资源能源绿色开发, 坚持科学勘查、有序开采、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加大对矿产资
源储量、开发潜力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合理调控开采规 模、时序和强度,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 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进接续产业绿色制造,推广清 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 传统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鼓励废弃物减量、资 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促进原材料、能源梯级利用和高效产 出。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坚决淘汰落后和过 剩产能。
(十六)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统筹地下资源能源开发与地上 城镇发展,引导已有开发项目逐步有序退出主城区,及时修复因 资源能源开采导致受损的生态环境,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布局。保护城乡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人文风貌,推进城市绿道和 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构建环境宜人、出行便 捷、生活舒适、安全韧性的宜居环境。培育和践行绿色文化,倡 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造一批绿色城市。
六、加快资源型地区开放发展
(十七)积极参与国际资源能源和产业合作。立足国内需 求,鼓励资源型地区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国际国内资源能源市场融 合发展,培育跨境资源能源贸易产业。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 展资源能源国际合作,建设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基地。积极参与高 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矿山机械、化工设备、环保设备和 特色农产品等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资源型地区企业和研究机构间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