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消费金融助推经济新增长

        2015年11月9日

          消费金融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它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跨期消费的模式,覆盖了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及的客户群体,可以帮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好的消费产品和服务。

          2015年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而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日益融合,这一行业更是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消费金融报告数据,预计到2017年,消费金融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

          新形势下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巨大,消费金融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重点为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指出,“可以说消费金融正迎来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机,需要市场、从业者化外生机遇为内生动力,以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业务渠道、组织管理、风险控制的全方位升级,实现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金融是指面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其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受制于金融政策、用户习惯等,业务发展一度相当缓慢,进入2000年后发展才明显提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

          “未来消费金融领域是未来发展的蓝海,所以公司已经把业务的重点从原来的单纯的P2P业务,转向了消费金融领域。”一位互联网平台高管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今他所做的业务中七成以上都来自于消费金融。

          2014年3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诚消费金融公司等四家时点公司运营,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

          数据显示,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陆续批设10家机构开业,另有数家机构正在筹建。截至2015年9月末,行业资产总额510多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服务客户560余万,不良贷款率2.85%。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指出,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相比,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具有小、快、灵的业务特点。所谓小就是针对20万元以下的单笔,快就是一个小时内办结,灵就是服务方式非常灵活,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2008年自2014年间,全国个人消费性贷款的余额规模从人民币3.72万亿元,增长至人民币15.3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的余额规模从2008年的0.41亿元,增长至3.25亿元。

          在毛宛苑看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定位为普通大众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目标客户相对银行而言,属于较低端的客户,因此平均信用风险略高于银行客户,对它的信用风险的容忍度也略高于银行,定价比银行贷款利率略高,这是经营模式的不同。

          目前,中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差距悬殊,对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信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来自艾瑞咨询的消费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

          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场景的不断扩展,和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普及,消费习惯的改变,金融服务进入更多消费场景,消费金融体量持续扩大,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已形成了一块巨大的蓝海市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已然硝烟四起。

          今年6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消费金融,放开市场准入,将此前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记者注意到,近几个月来,包括工行、平安等传统金融机构,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不少P2P、分期网站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均宣布了发力消费金融的新战略。

          资本竞相布局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一年。庞大的市场潜力令消费金融成为各大机构、资本的必争之地。

          银行系是最早涉足消费金融的力量之一。2009年政策闸门初开,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最早成立消费金融公司。随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旗下永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也纷纷入局,银行系力量不断扩容。

          而以天猫、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电商系也均已涉足消费金融,其中苏宁已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京东白条和天猫花呗也在各自用户群体迅速渗透。

          2014年9月,京东抢先推出了行业内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正式开启了其进军消费金融之路;2015年,京东金融用每个月推出一款新产品的速度,率先完成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整体布局。

          就在电商系各自布局的同期,不少P2P公司也频出新产品抢占消费金融市场。积木盒子与芝麻征信合作的“读秒”、拍拍贷等多家P2P机构已经盯准消费金融准备出击。

          《2007-2014年中国P2P个人无抵押小额信贷市场发展报告》提到一个亮点:以个人消费为目的的借贷在各项借贷需求中居首位,占到业务总份额的63.72%,且正在呈现持续飞速增长的趋势。同时,P2P个人无抵押小额信贷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者提供借款最多,覆盖了物流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中低收入人群。

          如今,P2P平台正在寻找新的业务点,有意识的探索垂直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形态,改变过去那种纯平台经营的模式。以拍拍贷为例,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网购人群的消费需求,对于此特定人群开放了身份认证。在放款的审核机制、额度批准等机制上,都提供一定程度的简化和便利。此外,拍拍贷还创新地与更多机构合作,针对性地推出消费类贷款项目,例如货车贷和教育类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借鉴互联网的模式重新定义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就是由阳光保险、重庆银行等几大股东,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引入消费金融领域,让用户使用消费金融实现“无面签”和最快3分钟放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同质化的挑战,一方面要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所以,未来的竞争在于对金融服务场景的争夺。”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唐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一众选手们,银行系公司依托银行客户资源和扎实的风控管理,下沉业务渠道,形成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以电商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线上入口,对大数据征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彻底:一方面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场景入口,如京东白条、淘宝花呗,消费金融无缝融合电商平台,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黏性,很容易刺激用户提前消费和选择信用分期;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交易数据,利用大数据风控,能较好地降低风险。

          在缺少先发优势的情况下,P2P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优势则在于P2P平台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融资能力较强。尤其是规模处于一线梯队的P2P平台,本身已积累较好的品牌度、人气、风控体系与交易额,积淀了一批忠实的实力投资者。与此同时,P2P系消费金融业务体量虽不如电商平台,但P2P模式本身的金融属性区别于电商平台资金在自平台内消耗,P2P业务的消费借贷属性更纯粹,资金的应用也更开放和自由。

          唐铭对记者指出,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的特征就与互联网金融十分吻合。互联网金融下的消费借贷更纯粹,资金的应用也更开放和自由。“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兴的消费金融市场的场景不断出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能够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唐铭认为,在消费场景方面,电商系优势明显,但是技术和风控上却是需要向银行系学习的地方。“发展消费金融的一个核心点就是风控。国内信用系统缺乏的前提下,坏账率居高不下,如何定价、如何选择目标客户、如何构建消费场景等等,都是要考验一个平台的综合能力。”

          经济发展新引擎

          尽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信贷的结构仍待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消费金融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看美国与欧洲的发展历史能够发现,自二战结束以来,消费金融不断驱动着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先是投资驱动,后是消费驱动。创新是整个经济增长的核心,而消费金融将是创新的最大驱动力,驱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作为国内首份全面的消费金融研究报告,《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通过扩大消费信贷缓解流动性约束,有助于改善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刺激消费需求。

          作为报告的发起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内需。目前中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与国家的经济总量存在巨大缺口,消费信贷市场会在未来保持积极增长。

          随着消费金融“开闸”,并扩至全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中国的消费潜力,而向消费者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可以使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

          银行业分析师李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美国金融危机来看,消费金融是抗周期能力最强和轻资本效应最强的,正好符合银行转型的重点要求。

          在李勇看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金融监管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加快等一系列趋势,银行只有通过加快推动自身的经济转型,推动资本节约型的变化,才能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的增长带,而发展消费金融正是银行把零售金融打造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的需要。“作为最成熟的消费金融产品,信用卡产品本身在用户、风控、资金方面都占有很多优势,而体制上的改变有助于信用卡中心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进而谋求在消费金融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金融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它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跨期消费的模式,覆盖了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及的客户群体,可以帮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好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首席财务官周钧明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尽管消费金融前景不错,但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周钧明直言,金融本身是具有风险属性的,消费金融更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多重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这一领域,其蕴含的相关风险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包括互联网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规范,只有依靠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才能进一步规范市场。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治理管理也应同步推进,只有有效的治理管理同行政监管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诚信建设,形成守法的交易环境。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周钧明说。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sagarmining.com)